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区域性桥梁群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方案
发表时间:2025-09-19 14:54:03

 一、 概念与意义

 

单桥监测:针对单一重要桥梁,建立独立的健康监测系统,关注其自身的结构响应和损伤。

桥梁群监测 :将一个区域(如一个城市、一个省、或一条交通干线)内的多座桥梁视为一个整体“群”,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协同管理、监测和评估。

 微信图片_20250830150330_1831_286.jpg


核心意义在于:

1. 规模经济与资源共享:统一平台可以降低单桥监测的平均成本,共享数据处理中心、专家资源和运维团队。

2. 协同分析与对比评估:可以对处于相似环境、具有相似结构形式的桥梁进行横向对比,更容易发现共性问题和异常个体。

3. 科学决策与资源优化:为养护管理部门提供全局视角,精准定位高风险桥梁,优化有限的养护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分配,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防”和“预测性养护”。

4. 提升区域韧性:在极端事件(如台风、地震、洪水)后,能快速评估整个区域交通网络的受损情况,为应急响应和交通管制提供决策支持。

 

二、 系统架构(四层模型)

 

区域性桥梁群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通常采用一种清晰的分层模型,自上而下地由四个功能层级构成,确保了从数据感知到智能应用的完整闭环。

 

整个系统的基石是传感与数据采集层,遍布于桥梁群的每一座桥梁之上。这一层由多种类、高精度的传感器网络组成,包括用于监测环境荷载的风速仪、温度计和地震仪,以及用于捕捉结构响应的加速度计、应变计、位移传感器(如GPS/北斗)和索力传感器等。它们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实时采集桥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原始状态信息。

 

海量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数据传输与存储层进行高效、可靠的汇集,该层扮演着系统的“循环系统”角色。数据通过有线(如光纤)或无线(如4G/5G、LoRa)通信网络,从各个独立的桥侧传输到一个区域级的、统一的云平台或数据中心。在这里,来自不同桥梁、不同类型的多源异构数据被规范化地存储和管理,形成一个庞大的桥梁健康数据库,为上层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石。

 

数据的价值在于被分析和挖掘,这正是数据处理与分析层的核心任务,它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在这一层,原始数据经过清洗、压缩和融合等预处理后,会利用一系列先进的算法进行深度分析。通过结构状态识别算法提取模态参数(频率、振型等)和损伤指标;利用有限元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安全评估与仿真;更重要的是,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结构异常模式的智能诊断、性能退化趋势的预测以及潜在风险的精准研判。

 

最终,所有的分析结果和价值信息通过应用与预警层呈现给最终用户,这是系统的“面孔”和决策出口。其典型形式包括区域路网桥梁健康状态可视化大屏,为管理者提供全局、直观的运行态势感知。基于下层分析出的评估结果,系统会启动科学的分级预警机制(如正常、关注、预警、报警),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出警报。同时,它能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和维护建议,为桥梁管养部门的科学决策、资源优化分配以及应急响应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最终实现从被动养护向主动预测预警的根本性转变。

 

三、 关键技术

 

1.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如何将来自不同桥梁、不同类型传感器(振动、应变、视频等)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

2.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在传感器端(边缘)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压缩,减轻传输和云端压力;在云端进行复杂模型的集中运算。

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

异常检测:自动学习算法自动识别结构响应异常。

损伤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如CNN, LSTM)从振动信号中提取特征,诊断损伤位置和程度。

剩余寿命预测:结合监测数据与物理模型,使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结构性能退化轨迹。

4. 数字孪生技术:为每座桥梁建立高保真的数字模型,并与物理桥梁通过监测数据实时同步交互,用于模拟、预测和优化。

5. 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基于监测数据,量化评估桥梁群中各个构件的可靠度和风险等级,为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四、 核心挑战与难点

 

1. 标准化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厂商建设的监测系统在传感器类型、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上差异巨大,整合难度高。

2. 海量数据处理:桥梁群产生TB甚至PB级的数据,如何高效存储、管理和计算是一大挑战。

3. 损伤识别与预警的准确性:从复杂的环境噪声中提取微弱的损伤信号极其困难,误报和漏报率仍需降低。

4. 评估模型与阈值的确定:如何为不同类型的桥梁设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预警阈值是一个核心难题。

5. 建设与运维成本:虽然区域化能降低成本,但初始投资仍然巨大,需要清晰的成本效益分析来说服决策者。

6. 跨部门协同与管理机制:涉及交通、城建、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和联动机制。

 

五、 未来展望

 

1. AI驱动:AI将从辅助工具演变为系统的核心,实现更高精度的自动化损伤诊断和智能决策。

2. “感传算”一体化:随着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将集成更多的计算能力,实现“感知-计算”一体化。

3. 无人机与机器人巡检融合:将定期的人工或机器人巡检结果与实时监测数据融合,形成“定点监测+移动巡检”的立体化监测网络。

4. 韧性评估与提升:系统将不仅关注单桥安全,更侧重于评估和提升整个区域交通网络在灾害下的整体韧性。

5. 市场化与商业模式创新:可能出现“监测即服务”等新模式,由专业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政府按服务效果付费。

 

区域性桥梁群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是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传统的分散、被动、经验式的桥梁管理模式,转变为集中、主动、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运维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