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珠江水利委员会推进“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5-03-24 10:09:57

    来源:水利部  


    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珠江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工作要求,在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文现代化等领域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形成了“天空地水工”协同作战、立体护航的监测感知体系,为数字孪生水利和珠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动力。

1.jpg

 

卫星遥感:流域监测的“天空之眼”

 

    卫星遥感是“天基”监测感知的主要路径。珠江水利委员会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长期合作,构建了珠江流域遥感影像接收、预处理、信息分析、服务发布、分发共享的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在雨水情监测、河口咸潮监测、病险水库汛期空库运行监管、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遥感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9年以来,已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3次珠江流域河湖库水域岸线调查,覆盖3767条河流、20个湖泊、653座水库,形成珠江流域河湖库本底图斑20余万个,持续为流域河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探索利用遥感技术,对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空库运行及施工进度、10余座水库库容及坝区侵占进行监管,为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空基雷达:水利巡测的“空中之网”

 

    无人机、高塔等设施设备搭载激光雷达、测雨雷达等监测仪器,共同组成中小尺度区域空中动态监测感知网络。珠江水利委员会通过研发无人机载激光雷达、长距离中继站、无人组网集群测量系统和AI模型库,有效解决了传统无人机续航时间与作业范围有限的痛点,实现长距离测绘、自主控制和异物自动识别,推动水库管理从“人防”到“技防+智防”变革。2024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3台水利测雨雷达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实现组网运用;与此同时,移动式、小型化的水利测雨雷达研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与固定式水利测雨雷达快速组网实现探测补盲,扩大降雨探测范围,助力雨水情预测“关口前移”。

 

地基设施:关键区域的“感知焦点”

 

    雨量站、蒸发站、地下水站、土壤墒情站、视频监测站等地面监测设施设备,能够实现对关键区域点位雨情、蒸发、地下水位、墒情等要素的精准实时监测感知。珠江水利委员会以流域为单元,在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等重点区域加密布设雨量站与水文站,持续推进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建设。按照多功能、集成化、模块化的理念,研发出的多功能智慧水文监测微基站实现了高光谱水质、地形、水文、气象等多要素集成化监测与传输。流域内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采用压力式水位计遥测系统,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适应场景广的特点,助力地方地下水监测站网数据实时上传水利部。

 

水文设备:防汛救灾的“耳目尖兵”

 

    水位、流速、水质、水下地形等要素智能感知是防汛救灾快速响应的工作基础。珠江水利委员会不断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提档升级,一批先进的声、光、电、无人船等新型监测技术装备广泛配备于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站与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实现了精准自动化监测感知的新突破。   

 

    岸基移动式侧扫雷达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在岸上作业,具有扫测范围大、精度高的特点,安全性、可靠性较接触式测量方法具有明显提升。2024年西江1号、2号洪水大藤峡工程泄洪期间,在坝下快速部署的侧扫雷达为防汛调度提供了精准、快速支撑。ADCP云测流无人船系统突破了换能器、芯片、算法等国外技术瓶颈,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已广泛应用于无人遥测流速、珠江三角洲同步水文测验、西江干流鱼类繁殖期水文监测等。   

 

    X射线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突破传统技术瓶颈,5-10分钟即可完成水中40余种金属元素的全参数、高精度检测,实现“即到即检”,为水质异常事件处置决策争取了黄金时间。多源融合水质在线光谱仪首创集成了荧光、紫外、可见、拉曼散射光谱分析技术,破解了单一光学法易受环境干扰的问题,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珠江河口及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等水质监测中广泛应用。

 

水工检测:水利工程的“健康医生”

 

    水利工程渗流渗压、位移形变、应力应变等工情险情要素的实时精细监测感知是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能够为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珠江水利委员会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在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质量检测、数字建模、智能巡检领域实现大批科技成果应用。   


    在大藤峡水利枢纽,4000多个安全监测点在施工期间同步布设,涵盖监测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温度、振动等20多种类型传感器。经历2024年4次编号洪水,800余次频繁调度闸门泄洪检验及枯水期高水头验证,仪器完好率达99.8%。磁吸爬壁式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与全域爬壁巡检机器人通过磁吸与负压技术实现爬壁功能,在水利枢纽工程坝顶门机、压力管道等焊接质量检测以及主坝坝体、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中进行了大量应用,极大提高了人工检测效率。   

 

    轻便型静态瞬变电磁剖面仪的探测盲区由常规的15米缩小到3米,大幅提升渗漏隐患检出率,在北江大堤等工程中实现渗漏区快速定位,半天内即可完成大藤峡水利枢纽南木江副坝巡检。背包式激光扫描测量系统结合即时定位和地图创建技术,能快速同步获取360度高清全景图和测绘级三维点云,用于构筑物和设备的数字化逆向建模,有效支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库大坝内部,水利四足机器人作为水库“巡检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导航与自主路径规划,在无人值守情况下高效精准完成巡检任务,可实时监测廊道结构安全,精准排查裂缝、渗漏等隐患,实时上传巡检结果,为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现代化的监测感知体系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面向“十五五”规划任务,珠江水利委员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测感知体系,不断加大数字孪生水利、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和水文现代化建设力度,持续完善应用机制,为推动珠江高质量发展、保障珠江水安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