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北斗短报文双模通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
发表时间:2022-12-12 10:09:45

    一、背景需求

 

    四川合睿达深入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体系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原有防灾信息化系统使用移动网络、电话网络、地面网络、超短波等通信手段进行常态和非常态的监测预警;自然灾害导致的通信、电力中断,会造成依托于基站、光纤网络的通信不畅。这些都可能导致灾情无法及时上报,次生灾害无法监测和预警。


    在无信号覆盖偏远地区、恶劣天气情况和特殊灾害环境中,通过先进北斗短报文和信息化控制技术以实现的全天候无缝隙监测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了传统遥测终端设备无法满足以上导致出现盲区的情况。


    二、解决方案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双模通信多功能遥测终端机建设的监测站点,成功解决信号覆盖偏远地区、恶劣天气情况和特殊灾害的数据传输及数据采集、存储、控制、报警等问题,它利用RDSS北斗短报文通信链路,做到全天候的信息传输的补充通道,特别针对重大灾害发生时,现有移动/固定网络中断或拥塞得情况下,北斗通信可以有效保证灾情信息无阻传递。而利用北斗系统上报的灾情信息都可以携带精准的定位信息;并且,北斗卫星提供的卫星上行容量足够支撑突发情况下短报文的传输通道,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利用定制化的表单和标准化信息采集模板,解决地质灾害表面位移、深部位移、沉降、孔隙水压力的一体化信息传输可靠上报,便于管理中心依据报警位置、实时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召测、历史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曲线分析、测站管理等功能,通过指挥决策系统汇集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救助部署、应急处置、预警响应等有效防灾。


    三、拓扑图

1_副本.jpg

    四、方案优势


    1、7x24小时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节约人力资源;


    2、国产化北斗卫星通信技术,信息传输的高度安全可靠;


    3、北斗卫星服务地质灾害的科技成果;


    4、北斗+4G的双模通信,多通道通信;


    5、支持点对点双向通信,多端对一点通信;


    6、长期处于-30℃~75℃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7、高防护等级,防水防尘等级IP67。


    五、相关设备


    北斗4G双模通信测控终端


    1、支持北斗快速定位,实时导航、简短通信,精密授时等功能;


    2、支持在2G/3G/4G和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


    3、支持定时数据采集、存储及上报,远程查询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功能;


    4、1路标准RS232和1路标准RS485;


    5、1个翻斗式雨量计接口/1路开关量输入范围〈0-30V);


    6、1路开关量输出接口(光耦隔离〉、额定驱动电流:50mA,额定驱动电压:35V;


    7、1路模拟量输入,分辨率达16bit,输入电压(0-5V)/输入电流(0-20mA)。


2_副本.jpg

 

    六、应用案例

 

3_副本.jpg